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媒体,集中关注了中国的一系列发展成就。这些文章一改过去对中国抹黑、歪曲的论调,不约而同地将中国描述成一个“卓越的世界技术和经济超级大国”,并建议“我们的一些参议员需要多出去看看”。《纽约时报》甚至在一篇文章的标题中直呼“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对此,究竟应该怎么看?
这些文章所提及的中国在经济、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成就,应该说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过去流行于西方媒体的“中国崩溃论”,在一次又一次的翻车中已经成为过时的剧本。而中外民间的密切交往,也在不断冲破西方的“信息茧房”、打破对华认知的“灰黑滤镜”。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正在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这当中也包括不少美国媒体人。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些年,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尽管面对种种遏制打压、攻击抹黑,但人们看到,华为突破芯片封锁推出自主5G手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跃居全球前列,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媒要公开否认这些成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那样做,对媒体机构来说几乎等同于“失去公信力”。
当然,在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美国媒体人的心态和视角,仍没有根本扭转。比如《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简直令人恐惧”,零和思维跃然纸上;《华尔街日报》将DeepSeek称为“黄仁勋的噩梦”,哪怕连黄仁勋本人都不这么认为。这些视角和论调或许也是为了警醒美国,但依然充满了对中国的误读误判。事实上,中国的发展目标从来不是取代或对抗任何国家,也不是为了跟美国搞你输我赢的竞争,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更好地造福世界。
前几天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让世界看到中国北斗系统的蓬勃发展,但也有外国评论称,“北斗正在挑战美国GPS系统的全球地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从不针对谁,更无意挑战谁。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这样的格局和眼界,体现在北斗系统服务全球的目标上,体现在中国的AI应用致力于开源发展的路径上,体现在中国慷慨与各国分享珍贵的月壤里,也体现在“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中。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这既是中国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尽管外国媒体“夸”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多,但中国社会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依然任务艰巨。眼下,全国上下正在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300多项任务,同时,也在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永不自满、接续奋斗的过程。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发展的脚步始终稳稳向前,并为世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女王瓜
2025-05-22 21:14这篇文章非常有见地!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到底多重要领域的研究确实值得关注,期待作者的后续分享。
叶乔木
2025-05-23 05:50我认为小米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很有启发性。
辣莫帅杨
2025-05-22 22:13同意你的观点,特别是关于造谣陈奕迅去世博主曾造谣成龙去世的应用前景分析很到位!